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规划管理

2015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日期:2016-04-25 作者:计划司 来源:农业部 【字号: 打印本页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投资课题组

  2015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三农”投入,有效引导各类资金投资农业,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①]逐月放缓、民间投资[②]明显疲软情况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继续保持稳中有升良好态势。投资增速稳步提升,全年均保持在26%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其中,农业(即种植业,下同)投资增速明显高于林牧渔等其他行业,民间投资自第三季度以来持续平稳上升,到位资金稳定增加、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一、2015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一)投资总量稳定增长,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和二、三产业投资增速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逐月放缓背景下,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5561亿元,同比增长31.8%[]分别比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和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21.8、23.8和21.2个百分点,表现十分突出。

  (二)民间投资总量和比重进一步增长,私营投资居主导地位

  全年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2730亿元,同比增长33.1%;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81.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民间资本对第一产业继续保持旺盛投资热情,为第一产业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从领域看,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牧业,分别占第一产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50.4%和34.2%。从企业与个体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累计投资15009亿元、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96.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765亿元、只占17.8%,私营企业投资接近80%,已成为绝对主力。

  (三)农业投资占比与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全年农、林、牧、渔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7849亿元、1966亿元、4855亿元和891亿元,分别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0.5%、12.6%、31.2%和5.7%,农业占一半略高。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45.7%、23.5%、19.7%和16.2%,农业增速最为明显。

  (四)中部和西部地区是投资重点区域,不同行业投资区域性明显

  从区域来看[④]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4051亿元、5344亿元、4801亿元和1364亿元,分别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26%、34.3%、30.9%和8.8%,中部最高、西部次之、东部第三、东北地区最低。从分省情况看,山西省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增速均居全国首位,投资额达到1500亿元、占全国的9.6%,增速达到69.1%、是全国的2.2倍。从各行业投资区域看,东部渔业固定资产投资436亿元,占全国渔业总投资的48.9%,为渔业投资集中区;中部农、林、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2674亿元、711亿和1773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达到34.1%、36.2%和36.5%,为农、林、牧业投资重点区。

  (五)新建项目投资比重较大,地方项目投资占绝对优势

  从项目建设性质看,全年新建项目投资12283亿元,同比增长31.9%,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78.9%;扩建项目投资2130亿元,同比增长27.8%,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13.7%;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981亿元,同比增长47.7%,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3%。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地方项目投资15455亿元,同比增长32.1%,占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99.3%从项目构成看,建筑工程投资10263亿元,同比增长32.1%,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2166亿元,占13.9%。

  (六)资金到位率较高,但以自筹资金为主,金融支持仍然乏力

  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5471亿元,资金到位率[⑤]达65.1%,比二、三季度分别提高22.8和9.1个百分点,资金到位率和增速均保持增长趋势。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13261亿元,增长33.9%,占到位资金的85.7%国家预算资金[⑥]759亿元、增长18.5%,占到位资金的4.9%;国内贷款683亿元、增长3.8%,占到位资金的4.4%;利用外资23亿元、下降34.1%,仅占到位资金的0.2%;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等其他资金742亿元、增长23.8%,占到位资金的4.8%。从整体趋势看,自筹资金占比高、增速较快,而贷款、债券等金融资本占比少、增速慢,金融对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持作用仍然不足。

  (七)项目建设进度较快,投产率较高

  从投资结果看,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固定资产与项目建设速度都比较快。据国家统计局监测,全年第一产业新增固定资产13552亿元,同比增长41.4%;投资交付使用率[⑦]87.1%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全年施工项目37918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354个、增长29%,占80.1%;已投产项目29943个,项目建成投产率达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动力分析

  2015年,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及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走低背景下,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速逆势上扬,其动力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第一产业本身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二是密集出台的“促投资、稳增长”等政策措施推动作用,三是各地不断涌现的农业投融资创新实践。

  (一)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作用保证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的稳定性

  2014年以来,在产能过剩、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下,制造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投资竞争激烈、动力持续疲软、增速延续下滑,市场投资态度谨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不断加速,民间资本对第一产业表现出极大投资热情。一批矿业、房地产业企业纷纷转型投身现代农业,通过流转土地数百亩、数千亩甚至上万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规模特色种养业等。据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10月底,山西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以76.3%的增速远超二、三产业,且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超过10%。

  (二)促投资、稳增长利好政策措施助推了各类资金投资第一产业的积极性

  在战略部署层面,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会议与文件均指出,要增加中央对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投资运营农业、水利工程。在投入政策层面,有关部门先后推出粮食水利重大工程包、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增加农业重点领域中央投资等系列措施,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在产业政策层面,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明确了多项政策措施,对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扩大高标准农田、粮食仓储、农田水利、规模种养、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重点领域投资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金融政策层面,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在农业、水利、生态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广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为拓展重大农业项目融资渠道和方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在货币政策层面,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降息、降准,实施定向降准,扩大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银监会颁布了银行业支持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为生态环保、农林水利等重大工程提供期限合理、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支持,这为投资农业提供了更加宽松的资金环境。

  (三)农业投融资模式创新实践拓宽了各类资金投资第一产业的渠道

  在中央积极推进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背景下,四川、山东、云南、福建等地大力推广农业PPP模式试点,积极试行“企业投资为主、政府配套为辅、农民适当自筹”的全新农业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进入粮食仓储设施、土地整理、渔港、智能温室、现代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等领域。与此同时,各类企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并购、合资、组建农业产业基金等方式积极扩大对农业项目的投资规模,并利用资金聚集有效带动促进了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了社会资本与业内企业投资农业的信心,对民间资本投向农业起到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5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形势良好,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仍存在投资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金融资本支撑不力等突出问题。

  (一)投资规模依然很小

  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82%,尽管比上年增加0.43%,但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 8.99%的比重相比,投资规模仍然偏低。同时,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额仅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形成额的3%。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

  在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新建项目投资占78.9%,远高于扩建项目的13.7%、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6.3%,这不仅与第一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频繁升级改造项目的特点有关,更充分说明现有第一产业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无法满足生产与发展需求,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

  (三)金融资本支撑不力

  贷款、债券、外资等资本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增长缓慢,比重严重偏低、仅为5%,其中国内贷款仅占4.4%,同比还下降了1.2个百分点,突出反映我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吸引金融、外资等资本的软硬环境急需改善,对防范农业本身的高风险与低收益性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还远远不够,严重抑制了金融投资的积极性。

  四、201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趋势与建议

  (一)投资趋势预测

  2016年,我国农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农业发展面临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气候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与财政收支放缓等多重困难和挑战;另一方面,农业发展也迎来“促投资、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等积极因素。总体预测,全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将继续保持较高热情。

  从宏观走势形势看,2016年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以及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及财政收入明显放缓等,将对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据多家机构预测,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国内外农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增大,也可能影响到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的热情。因此,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可能性较大。

  从气候条件看,受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现象等持续影响,全球发生高温、干旱、台风等极端天气的概率将会增大,同时也可能会触发一些重大风险,如水资源危机、农作物大规模病虫害、食品短缺、土地沙漠化扩大、经济发展受阻、安全风险上升等,将威胁农业产出。但同时也会刺激口粮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土壤地力修复和改造、病虫害防治、自然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投资需求。

  从政策效应看,促投资、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效能逐渐发挥、“十三五”规划启动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等将有力推动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5年出台的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下放或取消绝大多数项目的核准环节、下调玉米深加工项目的投资资本金比例等系列措施,在2016年将逐渐发挥作用,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推动第一产业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由投资玉米、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产业转向投资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一产业固定资产的结构和效应将出现一定调整。

  综上分析,并结合“十一五”以来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中长期走势,2016年我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增长,民间资本投资第一产业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投资方向将进一步集中到水果、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及服务领域。

  (二)相关政策建议

  一是继续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继续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坚持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只增不减、结构整合优化,继续向社会发出强农惠农的信号。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大力推进动植物保护工程、渔政渔港工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代种业等农业重大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二是建立健全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支撑服务体系。针对当前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依然很小、金融支持依然疲软的局面,创新和完善农村金融扶持机制,推动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小额贷款的支农比例,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增强金融资本投资农业的政策约束和制度供给。同时,加快建立农业投资信息预警平台,健全农业投资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制度,确保农产品市场整体平稳,稳定市场投资信心。

  三是尽快设立农业PPP项目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完善农业领域PPP模式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持体系,由中央财政出资,吸引银行、企业等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加快设立农业PPP项目投资引导基金,为社会资本投资农业项目搭建平台,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融资的可能性。严格筛选一批适宜采用PPP模式的农业项目,制定实施细则,加快推进项目试点工作,着力推动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操作模式。


  [①]国家统计局口径,固定资产投资指城镇和农村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及城镇个体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不包括500万元以下项目的投资。

  [②]国家统计局口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在中国境内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③]文中的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指同比名义增长。

  [④]11月份国家统计局对地区划分标准首次发生变动,据此对1-11月东、中、西部投资额与增速进行了调整。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⑤]固定资产资金到位率指本年资金来源与本年计划投资的比率,该指标主要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筹集和落实情况。

  [⑥]国家预算资金未统计500万以下的国家预算资金。

  [⑦]固定资产投资交付使用率指一定时期新增固定资产与同期完成投资额的比率,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动用速度,衡量建设过程中宏观投资效果的综合指标。

  [⑧]项目建成投产率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与同期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该指标从建设单位建设速度的角度反映投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