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工作动态

福建省南平市:推广“五节一循环”技术模式 建设“三茶”统筹发展先行区

日期:2023-11-14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2021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平考察时指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福建省南平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坚持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                                                                                                                           

一、强化顶层设计,提升“三茶”统筹的保障力。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市委成立“三茶”统筹工作专班,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统筹“三茶”高质量发展工作小组,将“三茶”统筹发展纳入全市绿色发展与绩效管理考核。市政府分管领导定期组织召开全市“三茶”统筹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建立要素保障机制。市级财政每年统筹整合资金1200万元,设立“三茶”融合乡村振兴资金。出台《南平市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措施》、《南平市支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八条措施》、《南平市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建立示范样板推广机制。以打造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和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五节一循环”技术为主要模式,初步建成150余个不同生态类型不同品种的生产基地,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对相关技术进行总结,集成示范推广。

二、厚植绿色底色,打造生态茶园的引领力。全过程打造茶产业发展集聚区。开展绿色生态茶园建设,集成推广茶园绿化、花化、彩化等茶园生态化建设,夏季套种大豆和冬季套种油菜等茶园健康肥培技术,以及天敌友好型杀虫灯、“以虫治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构建“茶、林、草、水、土”立体生态系统。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8.42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71.21%,打造绿色生态茶园示范基地30个、评选出首批“最美绿色生态茶园”10个。全方位打造茶科技创新先行区。引入5名院士专家团队,选派涉茶科技特派员142人,组建茶产业科特派团队115个。建设田间博士工作站,现场指导茶农科学管理茶园。建立茶科技创新平台6个,实施“揭榜挂帅”重大项目攻关机制,高质高效服务茶产业链发展。目前,74份茶树种质资源品种被保存到国家种质资源库,28个茶树种质资源圃纳入省级保护,全市茶树良种覆盖率达98%全领域打造茶文化交流示范区。系统做好100个茶文化文保单位、48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积极推动“万里茶道”申遗,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创建建瓯北苑御焙和建阳建窑等2个省级茶文化类考古遗址公园。福建武夷岩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单。推动“1+N”茶主题博物馆建设,武夷山茶廉文化馆、溪谷留香茶书院、北苑贡茶文化中心、隆合茶方志馆等22个茶主题博物馆先后建成开馆。

三、聚焦延链补链,增强茶产业的竞争力。强化品牌认证。指导武夷山、政和、建瓯、邵武、光泽完成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申报工作,全市拥有茶叶类中国驰名商标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0个、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协定商标7个、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1个。强化质量监管。组织开展规范标签标识、净化茶叶市场秩序、“一茶一盏”等专项整治行动,两年来共归纳整理茶叶“花名”近700条,叫停使用12条不规范“花名”;销毁不规范标签标识包装1万多个,组织69家茶叶包装、印刷企业开展新包装法培训;严厉打击查处假冒伪劣茶叶产品案件240多起,罚没超600余万,有效维护好南平茶产业发展环境。强化茶旅融合。突出文化引领,不断丰富和提炼茶历史文化资源,从单一茶叶营销向茶文化、茶旅游观光综合营销转变。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创优文旅场景,提升100家茶主题酒店民宿,推出茶宴茶膳、茶乡疗愈等年轻化时尚化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