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工作动态

上海:以“三园工程”建设为抓手 打造“沪派江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日期:2025-09-17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按照乡村地区是上海超大城市的稀缺资源、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是上海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的发展定位,上海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保护传承特色村落风貌为前提,以五划联动全周期规划管理为路径,全面推动绿色田园、美丽家园、幸福乐园三园工程,系统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批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示范带动乡村整体面貌提升,一幅幅镌刻着上海乡村文明、水乡特质鲜明、江南特色突出的沪派江南和美乡村画卷渐次展开,为构建高质量城乡空间格局、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上海样本

一、聚焦“五划联动”全周期管理,绘制“沪派江南”和美乡村推进路径。开展整体谋划。上海立足全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生活实际,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系统谋划三园工程作为本地版的千万工程,全面提升乡村发展面貌,为探索具有上海特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道路提供有效抓手。加强功能策划。根据乡村地区功能特点和发展差异,开展功能划分。乡镇层面,将乡镇分为核心镇、中心镇和一般镇。核心镇、中心镇强化综合服务、特色产业功能,提升对周边区域的带动能力,一般镇重点满足周边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村级层面,加强分类引导,对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和风貌特色的村庄予以重点保护,对区位优势明显和产业资源丰富的村庄予以保留发展,对规模小、分布散的村庄稳妥有序推进迁并编好空间规划。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要求,在乡村地区确立区、镇、村三级四类规划体系,构建乡村详细规划数据库一张图,引导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相协调,组织编制《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构建沪派江南六域、八脉、十二意象上海乡土乡村风貌空间结构。突出特色刻在全市9个涉农区、108个乡镇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特色民居村落风貌保护调研普查,形成一村一报告一区一册等调查成果和全市乡村风貌纪实报告。统筹划定148个乡村风貌单元,明确分层、分类、分区的规划策略和方案指引,开展重点村落和重要节点设计,深度挖掘沪派江南水乡基因和乡村文化价值。做好实施计划。先后制定上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方案等,明确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重点任务,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路线图、时间表。

二、聚焦“三园工程”建设,全面营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绿色田园”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全力打造13个绿色田园先行片区,2024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32.6%。发展规模农业,引进知名龙头企业参与农业发展,推动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项目,逐步提升规模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发展科技农业,截至2024年底,建成近7.36万亩粮食生产智慧农场,规划布局12个现代设施农业片区,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80.6%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开展村庄示范建设,聚焦风貌提升、产业导入、连片布局,每年遴选一批各具特色的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十四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15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已有7个批次、164含浦东对标自创9村先后纳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计划,示范带动全市乡村风貌整体提升。稳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设计平移、上楼、货币有偿退出三种路径,2024年约1.1万户农户(累计3.6万户)入住新居。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优化提升列为民心工程,实现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推进幸福乐园建设。推动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常态化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四百大走访。深化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村干部开放式办公,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实践。推动郊区学校提升办学品质,城乡义务教育五项标准达标率100%。实现行政村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夯实组、村、片、镇四级农村养老设施网,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3464个农村养老示范睦邻点。

三、聚焦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沪派江南”和美乡村支撑保障。健全工作机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制定《上海市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市委农办牵头抓总,区级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多方协同,村、镇全程参与。开发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目标管理系统,实行挂图作战,清单化闭环化推进落实。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参与三园工程建设,努力办好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健全公共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消解美丽成本。探索三师联创机制,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全程参与沪派江南营造工作,引进生态、文艺、体育等多领域专业人士助力,对村庄进行整体谋划、专业策划和陪伴服务。统筹要素投入。聚焦规划协调、目标统筹、项目整合,统筹财政资金支持三园工程建设,每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奖补2000万元,用于发展乡村产业、改善乡村风貌、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发展。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农民集中居住等,有效解决用地不足、指标错配问题。凝聚广泛共识。持续挖掘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进典型,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推广。组织乡村振兴示范村成果展示、沪派江南行动进行式乡土行纪等活动,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广大市民。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