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激活生态资源 解锁秦巴山区“两山”转化密码
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森林覆盖率达92.03%,面积1970平方千米,总人口4.2万人。近年来,留坝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2024年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9%,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一、推行生态循环模式,深化资源持续利用
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深入推进资源节约保护,推行生态绿色种养模式,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耕地保护利用。突出生态安全与耕地保护,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全县耕地质量等级提升至6.12。严格投入品减量施用。推广绿色农资与精准测土施肥,积极落实化肥控量增效、农药减施增效、兽药减量增效三大行动,科学回收地膜76.55吨,地膜回收率84.6%。强化废弃物循环利用。积极推进秸秆科学还田、菌棒回收制肥等资源化利用模式,深化农业生产废弃物循环体系建设。实现年处理农作物秸秆2万吨、废旧菌棒1500吨,生产有机肥5000吨,全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有效促进农业减排增效。推行生态种养模式。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将大食物观理念精准融入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扩大林下中药材仿野生栽培和林下生态化养鸡规模,推行“菌药鸡蜂”生态种养模式,多渠道拓展优质农产品供给。
二、创新“两山”实践模式,打通价值转化通道
加快构建“两山”转化体系,打通价值实现路径,同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搭建“两山”平台体系。在全省率先成立县、镇两级两山公司,组建两山集团,搭建“一公司两院五中心”架构,探索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2024年以来,两山集团通过资源整合,盘活约10万亩闲置林地、土地,获得银行授信15亿元、乡村振兴贷3200余万元、乡村旅游贷2200余万元。建立资源转化机制。构建“两山集团+强村富民公司”运作体系,建立县镇村三级资源收储流转机制,充分利用闲置房屋、林地等累计收储资源4375个,策划包装项目83个,推动碎片化资源规模化开发,实现“沉睡资源”向“流动资产”转化。创新“生态+”发展模式。依托生态优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张良庙、紫柏山等核心景区,开发“秦岭之夜、遇见留坝”实景演出、非遗工坊、商超、乡创周等业态,打造“生态产品—品牌营销—文旅衍生”全产业价值实现链条,有效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强化科技品牌赋能,提升绿色转型质效
大力培育“留字号”品牌,提升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质效,为农业绿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强化科技企业培育。围绕农业绿色技术供给,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分层培育机制,2024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78%、高新技术企业同比增长200%,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36.46%、77.78%、100%,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深化绿色技术研发与转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江南大学、上海市农科院等合作,成立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共建市级技术中心2个、市级专家工作站3个、产业研究创新平台1个,联合本地企业,开发药膳羊肚菌鸡汤煲等45款新产品,推动科技成果向绿色农业集聚。加快绿色品牌打造。依托生态人文优势,塑造“生态+人文”品牌IP,打造“味道秦岭”区域公共品牌,强化地标农产品培育与管理。2024年县域品牌销售额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28%。打造秦岭山珍物流园区直播基地,培育绿色电商团队,2024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40%。建成大食物观实践展示展厅,集中展现农业绿色发展成果,示范推广生态可持续模式。
下一步,留坝县将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部署的各项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探索秦巴山区“两山”转化新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更多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