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绿色发展

发展计划司组织召开利用建设基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专题研讨会

日期:2016-04-29 作者:计划司 来源:农业部 【字号: 打印本页

  当前,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财政压力加大和投资需求加大“双碰头”,要确保农业投资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利用建设基金是拓展投资渠道、缓解农业建设资金紧缺的一个重要抓手。去年以来,围绕农业领域促投资稳增长,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就利用建设基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为深入了解各地利用建设基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情况,近日,发展计划司召开了利用建设基金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专题研讨会,邀请部分省级农业厅计划部门和农业企业代表进行座谈,探讨利用建设基金的必要性、可行性,介绍各自利用建设基金的做法经验,交流下一步推进建设基金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省级农业部门意见

  省级农业部门代表普遍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单靠政府财政资金,难以满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与金融部门深入合作是重要的突破口。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使用建设基金有利于开辟融资新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基层有实践。近几年,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广西自治区农业厅、青海省农牧厅分别与有关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设立基金、贷款等方式,采取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建立农业信贷担保、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措施,引导和扩大金融资本投入现代农业建设。

  (二)实践困难多。目前,金融支农是从中央到地方极力倡导的一件好事,但在实际操作中,与会代表普遍反映,存在“金融产品少、农业项目规模小、主体实力弱、贷款利率高、财政担保难、抵押物品少、贷款期限短、办理程序多、风险难把控”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去年建设基金组织申报的过程,只是各级发改部门推介项目,各级农业部门没有参与渠道,不利于发挥行业部门作用。

  (三)设计要周全。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较低,而资本具有逐利的本质,在顶层设计利用建设基金的领域和项目时,要明确扶持方向,制定具体支持的产业目录或清单,并加强后续跟踪与监管,确保建设基金真正用于投资农业,防止资金到位后用于非农产业。

  (四)领域要聚焦。与会代表感到,做好利用建设基金的工作,要适当压缩范围,特别支持对资金规模大、建设时间长、回报率较低、回收周期长,政府无力包办,社会、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的领域。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建设基金存在分歧,江苏省农委、广西农业厅代表认为,如果政府主导做,还有可能,但如果企业主导,则很难推进;四川省农业厅代表则表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基金需求很大,集中在成都附近的县,主要是通过土地整治增加的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返还指标交易收益。

  (五)项目要精选。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利用建设基金的关键是谋划或包装出好项目,要突出对现代农业发展有带动、示范、引导作用的项目,建议按照区域性打包、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式设计大项目,如将区域内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冷藏物流等内容整体打包,从而使企业的经营范围符合建设基金的要求,减少企业申报竞争,由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发展。

  二、龙头企业意见

  目前,农业项目抵押物少、无担保,导致贷款难。龙头企业代表对利用建设基金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认为这种形式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辟融资的新渠道。

  (一)需求很旺盛。与会代表普遍反映,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投放了5批专项建设基金,涉及资金12000亿元。相比水利、铁路等项目,农业项目规模小、竞争力弱,获得支持的力度小、资金额度有限。如四川省2015年获得485.27亿元建设基金,其中农业项目只有4.3亿元。参加座谈会的6家龙头企业,其中5家申请建设基金,但只有1家成功。

  (二)主体要精准。项目成败在于企业的运营,选择好实施主体是关键。与会代表建议,建设基金投向通过龙头企业为主承担,有利于产加销一体化。

  (三)领域有收益。企业代表对单纯高标准农田建设并不感兴趣,但如果高标准农田和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整合,还可以考虑。参会的多数企业家对农产品物流冷链、农产品批发市场、互联网+现代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农业示范园等项目兴致很高。

  (四)项目要姓“农”。农业项目的特点是大小不一。与会代表建议,要根据农业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设定不同的还款周期和还款方式,还要提高农业项目资本金比例,如按照目前20%资本金比例计算,规模1亿元只可获得2000万元建设基金,有点少。

  三、企业探索实践

  与会企业代表多数表示,曾积极争取建设基金,但均未获得成功。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土老憨公司”)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农业企业,争取并获得建设基金情况,引起与会代表关注,具体情况是:

  (一)项目基本情况

  土老憨公司申请的项目为宜昌市宜都市三峡长江经济带柑橘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规划占地16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建设1500亩柑橘生态食品加工科技园区、10万亩柑橘种植示范区、国家5A级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一村一品及电子商务村,配套建设园区道路及供电等基础设施,以及改善园区住宿、餐饮、医疗、卫生及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最终建成“全国首家、世界一流”的柑橘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总投资24.92亿元,申请国家建设基金1.2亿元,获批8000万元。

  (二)项目建设单位

  湖北省三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由政府全资子公司宜都三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控股(持股比例60%),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0%)和宜都蜜柑专业合作社参股(持股比例10%)组成。

  (三)还款模式

  1.贷款偿还计划。项目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9.94亿元,贷款期限10年,偿还期5年,贷款年利率5.88%。

  贷款偿还方式,采用本金分5年等额还本,利息照付方式偿还。建设期利息29382.36万元计入总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利用自筹资金(资本金)偿还。

  2.贷款偿还来源。宜都市政府须将项目还本付息资金纳入当年年度财政预算,负责筹集落实项目还款资金。主要包括土地出让收入、商业用房租赁收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

  (四)主要经验

  土老憨公司认为,获得建设基金的重要经验是措施对路,即谋划项目体量要大,符合国家发改委、金融机构的要求,要以产业链设计项目建设内容,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撑、第三产业为带动,以生态农业为基底、以休闲旅游为引领,柑橘产业化为支撑,将单纯农业发展向新型“三农”转变,充分体现产业融合、美丽乡村及农民安居乐业,集种植、加工、营销一条龙,休闲、观光、旅游一站式,公司、合作社、农民一体化的综合性示范区。

  北京、江苏、广东、四川、青海等5个省(市)农业厅(委)计划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内蒙古赤峰元易生物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省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省同福碗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潜山县天柱鸭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省九江博莱农业集团、湖北省土老憨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龙头企业参加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