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绿色发展

江苏省坚持“双轮驱动” 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

日期:2021-11-08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今年以来,江苏省坚持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扎实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让好品种高品质强品牌绿色生产成为新“鱼米之乡”的鲜明特色,为加快江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种业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围绕种业强省目标,江苏省积极推进以种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打好种业翻身仗

一是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省共保存农业动植物资源6.8万份,占全国11%。构建四大类78个动植物种质评价数据库6.8万份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全部共享。建成省以上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1个、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3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8建成全国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地方鸡种、水禽品种活体基因库。

二是加快重点育种协作攻关。利用南京农高区、农创园等一批国字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引入“揭榜挂帅”机制,吸引20多家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育种科技攻关。全省选育审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00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433个,培育畜禽新品种(配套系)15个,河蟹、青虾、紫菜等新品种选育应用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是加快现代化种业主体培育。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培育工程,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母公司主板上市。积极推动骨干企业建立产业创新研究机构,组建培养了一批自有科研核心团队和育种带头人,审定品种占比超50%

二、突出制度创新,提升产品品质

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四个最严要求,江苏省建立健全农产品全链条监管制度体系严把从田头到餐桌的每个关口

一是实施“十万规模主体入网”行动,完善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制度。将全省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管理,推动实现日常巡查、产品质量追溯、生产经营档案电子化管理等全覆盖。目前,累计入网注册主体9.8打印追溯标签4941.2万张。

二是实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工程,建立产品质量信用管理制度制定《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办法》,推动农产品质量监管由“门槛管理”迈向“信用管理”加快构建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环节的新型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在农产品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分级分类管理、信息公开公示、联合奖惩应用、信用承诺修复等方面积极探索路径模式。

三是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建设,打造产品质量监管大平台。积极打造全域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共治示范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比例达80%以上

、突出规范引领打造强势品牌

用技术提升品牌个性,用制度强化品牌监管,江苏省扎实推进品牌强农 营销富民工程,打造一批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忠诚度的农业强势品牌

一是实施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品牌培育。制定《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制度》注册登记江苏农业品牌目录标识版权。率先出台《江苏省农业企业知名农产品品牌评价规范(试行)》团体标准,制定推广《江苏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企业品牌发展,12个区域公用品牌入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盱眙龙虾、射阳大米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二是创新推介渠道,强化品牌营销。创新省级农业品牌推介新机制,举办江苏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赛和首届江苏省农业企业知名品牌30强大赛通过“苏韵乡情”乡村休闲旅游手机APP、农技耘APP等途径,培育一批网络营销农产品品牌主体、品牌产品、品牌电商和“网红”。

三是强化扶持力度,推动品牌赋能。开发品牌融资服务首创品牌贷,融资规模达到10亿元。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10个单品类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突出全产业链标准化加快绿色生产技术推广

围绕全链条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江苏省不断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

一是建立标准化体系。围绕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等8个产值千亿元产业,建立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目录不断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数据库,制定绿色种养殖技术、产品分等分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全省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1948

二是推广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示范耕地轮作休耕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试点和千村万户百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县域内60%以上的农业生产区域达到省级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要求。

三是强化安全优质农产品认证。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把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全省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