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台县:发挥地域特色优势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甘肃省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高台县聚焦“打造红色文化名城,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人文精神高地”的“一红一绿一高”目标,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建设,有力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一、高位谋划实施,明确农业绿色发展路径。高台县始终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坚定不移推进落实。高标准组织实施。成立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先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定期研究调度,有力有序推进先行区各项工作。高站位研究谋划。按照“系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示范、整体推进”原则,制定印发先行区建设方案,让创建有遵循、实施有抓手、发展有蓝图。高质量推进落实。将先行区建设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实绩考核,建立县镇村三级协同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差异化考核,确保各项任务高效落实。
二、坚持综合施治,厚植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树牢节约集约利用的农业资源观,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推动农业发展绿色转型。严格耕地资源开发管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制度,加强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确保耕地面积只增不减、耕地质量只升不降。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水系连通工程、百库千塘建设、渠道防渗改造等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集成推广节水技术,全县高效节水面积占永久基本农田的41%,亩均节水140立方。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坚持保护优先、源头减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95%,扎实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构建废旧农膜循环利用体系,治理农田白色污染”做法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
三、突出产业培育,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以生态为导向,着力推动绿色农业生态产业园区、产业链条、产业品牌建设,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园区基地建设。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北山现代畜牧产业园为引领,聚焦蔬菜、制种、草畜、林果四大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全域布局“一核多元”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供港蔬菜等标准化种植基地、10万头生猪养殖等规模化场区。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链。大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成葡萄酒、番茄、辣椒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15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较试点前提高11个百分点。培育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深入挖掘“寒旱”特质和无公害绿色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培育“甘味”农产品品牌13个,绿色有机品牌91个,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农产品远销北上广、出口欧洲。
四、积极探索实践,共享农业绿色发展成果。以增加人民群众收入为目标,积极探索绿色富民模式,努力让绿色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创新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探索形成“畜—沼—田”“畜—沼—菜”“畜—肥—田”三种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秸秆、畜禽粪污、尾菜利用率分别达到90%、88%、75%,高台县入选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创新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积极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省内交易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跨省交易,近三年新增耕地并完成指标交易3万亩、收益达7亿多,收益的50%用于农业农村发展。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统筹推进“一户一片田”、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改革,建立全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686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