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剑阁:规划引领 创新举措 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剑阁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2022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近年来,剑阁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考察时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强规划引领,聚合资源要素,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品质提升,积极探索西南丘陵山区农业绿色发展有效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一、统筹推进,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搭建“政府引领+主体参与+专家指导+社会监督”组织体系,健全完善领导牵头、部门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专班、专项方案、专项资金、专项调度、专项考核“五专”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先行区创建工作。强化规划引领。发挥好农业农村部部属单位联系指导机制作用,与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开展站地合作,组织编制《剑阁县农业绿色发展规划(2023—2030年)》,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工作重点,明晰实现路径,强化责任落实。聚合发改、农业农村、水利等多部门力量,实施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低碳循环化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加大要素保障。县级财政资金向先行区建设倾斜,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化生产等重点领域。制定《剑阁县关于2023年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公告》等政策文件,引导技术人才、返乡大学生等参与绿色技术推广,鼓励在农业绿色发展领域创新创业。与四川农业大学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肉牛产业发展,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专家工作站组建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推动成果转化。
二、集约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切实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持续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因地制宜集中实施坡改梯、小改大、碎改整等内容,累计改造高标准农田63.22万亩,占全县耕地的49.7%。推进农田节水灌溉。针对丘陵山区工程性缺水、灌区工程年久失修等问题,实施农田灌溉工程水利项目建设,先后完成杨家坝水库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项目等15个,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3.37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强化种质资源利用。加强与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雅拉德荣集团等院企合作,引进海福特种牛等优良种质资源,加强粮油、畜禽等本地种质资源收集整理和开发应用,努力提升良种增产潜力。全县生猪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健全,建成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的肉牛育种场,稳步推进乌鳢等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三、畅通循环,增强绿色发展动能。推广生态复合种养。立足粮油和畜牧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种养结合、高效轮作等绿色技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2.27万亩、稻渔综合种养2.6万亩。依托可利用林地空间,推进森林粮库基地建设,推广农林复合种养,发展林下土鸡、核桃、中药材等种养面积33.72万亩,打通主体内部种养循环链条。推进废弃物资源利用。开展“秸秆换肉”行动,大力发展肉牛羊养殖,推广“粮油(果、蔬)—秸秆(劣果、尾菜)—畜禽—粪污”种养循环模式,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96.93%。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主动融入“天府粮仓”建设行动,积极构建粮油、肉牛、土鸡、生猪等全产业链,引进铁骑力士剑门优食谷产业链、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等重点项目,总投资130亿元。剑阁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四川省五星级园区。
四、建管并重,提升产品质量效益。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引导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主体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申报,注册“碗中宝大米”“女皇李”等农产品商标26个,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01个,剑阁菜籽油纳入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剑门关土鸡”入选“天府粮仓”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名录、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榜。强化产品质量监管。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工作体系,全县29个乡镇均配备专职人员2名以上,364个村(社区)均有村级协管员。664家生产企业1500余个农产品,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2023年完成农产品抽检420批次,有力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产品产销对接。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活动10余次,在成都、杭州等地举办农特产品推介会20余场,全方位推介剑阁县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土鸡、柑橘年产值分别达到25亿元、1.35亿元。2023年累计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00余人次,培育“燕乡肴”“剑门印象”等本地特色电商品牌10个,全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6300万元,同比增长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