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绿色发展

浙江省:以“绿”为笔 绘就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日期:2025-09-23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浙江始终以排头兵姿态坚定不移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富民主线,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现代富春山居图 

  精准施策,解锁肥药减量新路径 

  浙江首创肥药两制改革,从供给侧发力,推动构建实名购买、定额施用、数字管控闭环管理体系,引导肥料生产流通企业按方供应、农户按方施用2024,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2.9%,粮食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6.67%,均位居全国前列,化肥农药用量实现十连降 

  水土并治,打造农业环境新样本 

  率先整省推进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首创农田退水零直排模式,建成生态沟渠756条、覆盖农田面积55.2万亩,建设农田退水零直排16.1万亩。开展养殖尾水全域治理,规模主体尾水零直排达到98.5%率先启动土壤健康行动,酸化耕地占比降为46.0%,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达3.6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个等级。 

  循环利用,激活资源价值新密码 

  高位推进秸秆综合利用2024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82%,高出全国近10个百分点。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实现全覆盖全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率达94%,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首创病死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养殖环节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95% 

  数字赋能,筑牢产品安全防火墙 

  率先将农产品数字化追溯管理纳入地方性法规打造浙农优品数字化应用,实现4.4万家生产主体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追溯,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化率达到67.1%,排名全国第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监测合格率连续11年超98% 

  价值转化,拓宽农民共富新渠道 

  盘活优质生态资源,建成单条产值超10亿元的土特产富全产业链126条,总产值达3216亿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环境整治迈向全域和美,形成百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万个景区村发展格局2024年全省休闲农业总收入达49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3万元,连续40年居全国第一。 

  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近期,浙江省制定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意见》,明确以高效生态农业强省建设为目标,到2027年,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水平持续领跑全国,到2030年,农业农村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增强新质动能、夯实生态基础、深化制度改革,持续扩大全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领先优势。下一步,着重做好四个聚焦、四个转变一是聚焦绿色增效,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效生态产业转变。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资源利用产业、做深做精乡村美丽经济,力争到2027年新增百亿级土特产富产业链5条,亿元级农业资源利用全产业链30条以上,休闲农业产值达550亿元。二是聚焦科技赋能,推动技术革新向发展新质生产力转变。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绿色科技攻关与数字应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广生态循环模式,到2027年建成数字农业工厂1000家,未来农场100家,生态低碳农场1200个。三是聚焦美丽田园,推动面源污染治理向生态系统整体修复转变。加强农业生态修复、严格耕地保护、推进生态低碳乡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27年农田退水零直排区达45万亩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88%以上。四是聚焦机制创新,推动资源优势向绿色发展动能转变。通过构建品牌矩阵、打造绿色产业共富载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实施绿色政策补贴与探索碳汇交易等,完善生态品牌增值、生态赋能兴村富民、多元投入和生态补偿四大机制,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制度活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