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绿色发展

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生态立县 产业强县 加快探索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新路径

日期:2025-09-25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近年来,江口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战略,积极探索山区农业绿色转型发展路径,不断提升农业发展含绿量含金量

  一、锚定绿色理念,高位统筹谋发展 

  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系统谋划、高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面融入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健全推进机制成立县委主要领导牵头的农业绿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农业绿色发展纳入县一号文件系统部署,明确县、乡、村三级责任清单,形成县委统筹、部门联动、乡镇落实工作推动格局。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农业绿色发展领域10余项文件,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3.38亿元,对绿色认证企业、生态农场、有机肥替代等实施补贴。创新生态价值转化建成全省首个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推出生态积分+绿色金融模式,将农药减排、废弃物回收等行为量化积分,与信贷额度、利率优惠挂钩。截至目前,全县建立梵净生态账户1.56万户,授信贷款金额8.33亿元,发放生态积分抵押贷33256.6亿元,累计减少客户利息537万元。 

  二、优化产业布局,特色集群促转型 

  聚焦2+2主导产业与林下经济,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特色种植提质建成全国最大抹茶基地,生态茶种植16.08万亩,2024年全县抹茶产量达1200吨,产值突破3亿元,产销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远销52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全省10万茶农人均增收3800元。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5.4万余亩,其中建成940亩淫羊藿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和1.5万亩林下示范种植基地,带动近5000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特色养殖增效建成冷水鱼基地14个,年产商品鱼4850吨、鱼苗1500万尾蛋鸡存栏190万羽,年产蛋67.2吨。林下经济拓面利用林地68.1万亩,建成林下中药材基地4.58万亩产值达到7.31亿元。 

  三、严守资源底线,集约利用强支撑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农业节水行动计划,夯实绿色发展根基。护耕地提质量严守27.09万亩耕地红线,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通过秸秆还田、粪肥还田等措施提升地力,2024年粮食播种22.8万亩、总产7.47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双增长。节用水提效率推广水肥一体化、集雨节灌技术,统筹高效节水灌溉,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有效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减投入提效益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测土配方施肥覆盖三大粮食作物,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覆盖率持续提升,推动投入品科学使用。2024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04%、农膜回收率88.53% 

  四、推动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提质效 

  源头过程末端发力,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粪污利用集约化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建设处理设施与田间管网,开展绿色种养循环试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81%秸秆利用多元化推广翻埋、碎混还田技术,发展秸秆成型燃料、食用菌基质产业,培育收储主体,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生活废弃物本地化推进农村改厕与垃圾污水治理,通过沼气池、堆肥设施转化有机废弃物为清洁能源和肥料,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五、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动能增活力 

  聚焦经营主体、三产融合与科技赋能,增强绿色农业发展新动能。培育主体强基础实施家庭农场倍增计划,现有家庭农场1241家,省级示范9家,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引进龙头企业10余家、培育合作社900余个,有效带动农业绿色生产模式转变。产业融合拓价值依托梵净山生态文化,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11个、重点村镇18个,发展涉旅企业1600余家,挖掘抹茶文化,形成生态+文化+产业格局。科技赋能提水平创新粪污处理三种技术模式,鸡粪利用率超98%,成立抹茶产业研究院,开发抹茶新产品50余种,推动绿色技术落地转化 

  江口的实践证明,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部署安排,根据农业农村部的工作要求,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让绿色成为江口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