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坚持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以“群众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为导向,整合各类村级服务资源,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制定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规范、服务事项等,为村民提供国土村建、农业科技、惠农政策等一站式便捷服务。目前,全市已建立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1650多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畅通“服务路”,群众更便利
整合资源,聚焦群众反映“渠道少、流程多”的问题,引导整合农村“六大员”、各类村级队伍和平台资源的土地流转、农房审批、计划生育、社会保险、民政救助、法律服务等服务内容,完善乡村服务站的功能体系,打造“一窗式”受理、“一站式”代办服务,减少群众办事“跑来跑去”的经济负担和“想来想去”的心理负担。便捷化服务,建立乡村振兴“益农宝APP”、微信公众号等服务平台,优化网上便捷办理服务、菜单式预约服务等功能,引导群众通过手机APP或微信公众号随时上传信息反映问题,为村民提供线上线下互动的多样化、便捷化服务。即时办理,建立“即报即审、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的工作机制,实时搜集工作任务和群众诉求。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受理服务事项11.3万件,办结率达98%以上。
二、理顺“职责线”,群众更满意
全员参与,将村两委干部、农村“六大员”纳入乡村振兴服务站,建立以村支部书记负总责,村两委干部为执行人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政服务职能下沉的作用,将群众诉求解决在一线,对需要上级部门审批的任务,由服务站统一收集、分类、上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专人负责,明确职责分工,每项服务内容都有专项负责人,安排村两委、“六大员”等人员轮流值班,实时接待村民、受理登记、协调处理有关服务事项。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各乡村振兴服务站实行“村级党支部书记负总责,村两委带班,代办员、文书坐班”的服务管理制度,同时镇政府把服务站的工作经费纳入镇财政预算,对值班人员给予适当补助。统筹协调,针对基层部门“九龙治水、推诿塞责、一拖再拖”等现象,建立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对疑难杂症问题一事一议、专项协调,有效突破部门权责不清楚、配合不到位的制约,提高了办事效率,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织密“监督网”,服务更尽力
进度透明化,建立工作台账,根据每项任务的不同进度情况,在LED显示屏上按照红色未完成、绿色执行中、蓝色已完成进行标识,每项任务备注栏都有对应的责任干部和联系方式,群众可直接向责任干部咨询,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督办常态化,将乡村振兴服务站的建设情况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内容,不定期开展乡村振兴服务站“回头看”,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限期整改。设立服务评价反馈平台,按“好、中、差”对干部进行打分,得分结果作为量化考核干部的直观依据,对表现较好的干部进行肯定表扬,对群众反映满意度低、办事效率低的干部进行通报批评。监管民主化,积极动员乡风民风监督员、乡村理事会成员、退休老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为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言献策,对反映服务站建设实质性、建设性意见建议的村民给予适当奖励。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最佳浏览器模式:1024*768分辨率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