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乡村振兴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以“五变”为抓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日期:2020-12-08 作者: 来源:中共邯郸市峰峰矿区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字号: 打印本页

 

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作为煤炭资源型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绿色转型道路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污点亮点变乡痛为乡韵变资源为资产变二元为融合思路抓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加快实现矿山变青山、矿区变景区,示范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扭住生态环境根本,变污点为亮点

一是抓好三山同治。通过分级削台、挂网覆土、造林绿化多措并举,投入资金11亿元,完成90处露天矿山整治,累计治理裸露面积达2.6万亩。域内16座煤矸石山全部实现苫盖、喷淋、覆土、绿化和雨水收集,招引兴诺岩棉综合利用项目,重点在一矿、二矿、九龙矿等矸石山进行提标提质。启动贺兰山、南响堂山、西山等重点绿化工程,响堂山脉林木覆盖率超过三分之一。二是突出沉陷区治理。针对沉陷区打造湿地公园,按照贴近水源、交通、人群的三贴近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沟渠坑塘和沉陷区,引入地表径流、工矿疏干水,11个乡镇打造了11个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总面积达到1.88亩。三是攻坚立体增绿。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目标,把绿化理念由增绿量升级为创产值、造景观,高标准实施1+5+11”绿化工程。1”即1片万亩秀林在响堂山以西、跃峰渠以东的滏源沟流域,培育鑫伯特、绿坤、荣盛等绿化龙头,打造总面积10亩的万亩秀林5即五环绿化,围绕环城区、环道路、环村庄、环企业、环机关“五环”绿化带,开展高密度、多层次、全方位绿化。11”即11个千亩片林,鼓励镇村与造林大户合作,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打造一个千亩片林,林木覆盖率提高了9个百分点,达到了36%

二、扭住基础设施关键,变乡痛为乡韵

一是攻坚全域垃圾分类。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完善户分、村集、镇运、区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采用农户一次、保洁员二次、终端机器自动分拣等三次分类处理流程。运用市场化机制,将垃圾清理外包给专业公司,统一收集、中转,最终运输至处理终端,确保农村垃圾处理科学化、常态化、规范化。目前生活垃圾全部进入无害化处理,日处理垃圾500吨,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攻坚全域污水治理。污水直接并入主城区市政管网、并入2座乡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智能一体化设备处理和配建无动力生物处理终端修建村庄地下管网600公里,高标准建成水冲式农村公厕 245个,完成水冲式户厕改造近4户。三是攻坚全域四好道路建设。新建或提升“四好公路”500公里,全区157个村村内1400余条道路、5800余条小巷,基本实现硬化全覆盖。所有新建、改建农村道路,统一由5米以下拓宽到7米以上完成农村小街巷硬化56.6平米。

三、扭住产业发展核心,变资源为资产

一是繁荣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借势邯郸市第二届旅发大会,深挖响堂山石窟、磁州窑文化等资源宝藏,突出打造三和村磁州窑艺术街区、山底村抗日地道遗址、张家楼村艺术公社、黑龙洞村龙洞珠泉等景区,真正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景区化、产业化。响堂水镇不仅成为远近闻名的景区景点,还成功跻身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二是用好土地资源,做强高效农业。借助滏阳河、跃峰渠穿境而过、水源充足的优势,依托绿坤、鑫伯特和荣诚兴盛3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马庄食用菌、大峪双孢菇产业集群、西固义谷驼原生小米园、北神岗牡丹谷等十余个农业精品园区,擦亮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的金字招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共赢三是聚焦土特产资源,打造金字招牌。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大户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发展特色养殖、林果经济、乡土特产等多种业态,把彭城富硒桃,西固义乡牡丹花、黄金小米、韦武庄香油,和村熏肉、和村香醋、新坡的大潘鱼等乡村特色品牌做出名气。积极探索集体增收模式形成了村企共建帮扶、引进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发展、楼宇经济富裕、休闲旅游助推等五种模式,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

四、扭住城乡统筹基础,变二元为融合

全面践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明确区、镇、村定位,围绕城区、镇区、农村,打造1+11+N”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1即北部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建成“五纵五横”的交通路网,布局教育园区、医养园区,外国语小学、新一中、城市运动公园相继建成投用9个村的群众将一步迈入城市生活。11”即11个镇区建设示范区 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原则,大力开展镇区建设,打11个集商业、住宅、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经济综合体,最大限度释放镇区经济活力,提升镇区能级,累计拆除3754宗、1000余亩。N”为N项村容村貌提升的工作。持续推进村庄“亮化、美化、硬化”工程,亮化led路灯2497盏、太阳能路灯4824盏,净化墙体11.5平米,美化墙体289万平米,硬化街巷81.8万平米。建成李庄十字绣、手涂画等万余个特色庭院,157个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游园广场、路灯照明、文化墙展示一条街和特色庭院示范片。

五、扭住机制规划保障,变思路抓手

一是用规划管全局。坚持规划先行,做好顶层设计。区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用干部、激动力、抓重点、建制度;乡镇书记作为施工队长,跑乡村、做规划、凑资金、保质量;村支部书记作为班组长,强支部、带群众、促产业、弘乡风,切实构建起区统筹、镇负责、村抓落实齐抓乡村振兴格局。二是用党建管根本。探索推进1+3+5”的强基路径1”即一个领头羊深入开展堡垒示范、先锋引领、能力提升、人才支撑、帮扶助力五项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33”即三最阵地以打造最强班子、最美阵地、最优服务为目标,开展阵地提升行动,以村民中心为场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累计完成31个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5”即五位一体治理新机制积极构建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五位一体”农村基层治理架构,切实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用创新管资源。坚持向上争、财政拨、社会助、群众筹多管齐下,整合财政资金,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使用管理机制,实现多元投入新模式。实施百企帮百村帮扶机制,筛选出峰峰集团等百余家企业与157个村精准结对,开展帮资金、帮就业等行动。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措施,以政府资金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农业和经济林业。是用机制管长远。强化奖惩,连续两次倒排,区委约谈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倒逼责任落实。组织村民筹工筹劳,彰先促后、激发干劲。将“两委”干部部分工资补贴列入绩效工资。将日常督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制定考核评价机制,一周一调度,半月一汇总,一月一通报。选人用人始终遵循三用四不用原则,秉持重实干、重基层、重一线鲜明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