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乡村振兴

河北省固安县组团发展全域打造探索乡村振兴模式

日期:2020-12-08 作者: 来源:中共固安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字号: 打印本页

 

近年来,河北省固安县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自身潜力、放大比较优势,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为载体,全域规划连片打造组团发展,同步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建设

一、发挥两大优势,布局三大片区

一是发挥区域优势毗邻京津两大都市5条高速公路、5条国家级铁路纵贯全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500公里,北与大兴区隔永定河相望,天安门正南50公里,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0公里,南与雄安新区接壤,距雄安新区核心起步区50里,东距天津主城区85公里,地处京津雄黄金三角战略核心。二是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全域为永定河冲积平原,拥有北方最大的地热田,是中国著名温泉之乡,屈家营古乐、柳编、焦氏脸谱、金氏内画享誉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37%,是环京少有的集风景、人文、时尚、特色于一身的县,环境优美、花香水秀、宜居宜游。三是布局三大片区。高标准、高质量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规划以蔬菜、花木种植为主题的中南部示范区,以万亩梨园为主题的东部示范区和以清河休闲旅游为主题的西部示范区,累计规划建81个新型社区、48个现代农业园区、56生态功能区,加快建设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团一路径、一片一主题乡村振兴格局。

组团发展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作为主攻方向,把产业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走出一条以城乡对接、要素融合、村企共建、组团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形成了四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一是联村并建型。林城村将相邻4个村街的人口、土地、资产、资金等各种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全力打造万人温泉小镇。目前,占地400亩的新型社区已全部建成,占地800亩的林城工业园和占地41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也全部投入运营,相继涌现了德尔曼、神宝等一批年产值超千万的现代化企业,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二是园村结对型。周家务村结合百年戏曲文化,引进卡尔叔叔幸福农场,推动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和文旅产业组团发展投资960万元建成占地1800平方米的周家务戏苑,邀请北京戏曲名家担任轮值团长,以赏戏曲国粹、品生态有机为主题,将京剧文化、民俗旅游、休闲采摘融为一体,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小镇、戏曲文旅、田园生活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培育周家小院、周家有物精品民宿品牌,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收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园区运营以来,日均接待游客过千人,带动100余名农民就业,年增收300万元。三是村企融合型。“北房上+枫林庄园”片区采取村企密切合作一体化开发、企业化运营方式,将农业结构调整与村庄文化旅游开发融为一体,推动统一,打造集现代农业、住宿餐饮、观光采摘、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片区。依托建设枫林庄园景区成立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民宿合作社,每亩按照1300标准进行土地流转,与村街签订长期用工协议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与周边村民签订花木种植合同,累计流转土地1000亩,吸纳农民就业282人,年人均增收3.2万元。对部分村集体设施作为景区配套改造提升,建设非遗小院吸引柳编、花馍、内画等传统手工艺人以承包或租赁方式入驻,实现景区、村集体和村民的三方共赢。四是产村共进型。南王起营村依托花卉种植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以流转土地或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将周边村庄土地统一规划,建立花木繁育销售基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以种植苗木为主转变为以承包绿化工程为主,业务范围辐射京津冀等10余个省市。由户为单位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先后培育花木绿化公司30多家,最大公司花木营销产值达3000余万元,建成辐射周边3公里、占地2万亩的花木繁育基地,年销售额破亿元,人均收入超10万元,带动周边3000余户种植、上千人就业。

、强化要素保障,发动乡村振兴引擎

是全域整治。坚持财政预算优先保障,近三年县财政累计拿出74.3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27.5%,集中推进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0项重点工作阶段任务全面完成,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整治实现全覆盖是科技扶持。聘请35名专家组建农业技术组,成立3家院士工作站,搭建11家技术研发平台,引进350名高层次农业人才,指导农业种植全面向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转移。目前,共发展经济作物5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0%,土地亩产出率达2万元。是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打造资金奖补实施方案》《促进民宿发展的奖励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20个政策性文件,积极探索农宅合作社、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集体建设用地储备新机制,每年提供金融贷款5000万元,对下乡企业审批做到一次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