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乡村振兴

江苏无锡:强化“四力”并举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日期:2025-11-07 作者: 来源: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 【字号: 打印本页

江苏无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化建设的部署要求,立足城镇化率较高的实际,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以片区化建设为抓手,强化党建引领力、规划统筹力、协同共建力、资源配置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为苏南地区最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78元,位居全国、全省前列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党建引领力,构建乡村全面振兴组织体系坚持高位推动,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为推动三农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宏观上抓好系统谋划。制定出台全国首部和美乡村专项地方性法规《无锡市和美乡村条例》,以法治保障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农业现代化走在前重大要求扎实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配套出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开展双百行动、现代美丽农居建设等政策文件。二是中观上抓好挂钩联系。建立市领导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每个市领导挂钩一镇一村,共联系30个镇级联系点和30个重点指导村。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抓落实,帮助基层协调解决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三是微观上抓好书记项目构建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四级全覆盖书记项目体系,各级党组织书记每年领办乡村振兴书记项目,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资监管、村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主题,2024实施45个县、乡村振兴书记项目

强化规划统筹力,明确乡村全面振兴推进路径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要求,对照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应无锡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编制农业农村规划,全域全要素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一是构建城乡空间格局一张网。建立市、县(市、区)、镇(街道)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村庄规划四级全域规划体系,构建通江达湖、一体两翼、阡陌田园、城乡互融的市域国土空间布局网络,统筹规划布局城乡道路、通信网络、物流快递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绘制乡村片区建设一幅图。从行政区域、空间形态、产业发展、自然禀赋四个维度,结合全市功能区建设,将350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划分成宜南茶乡竹海山水画廊、锡东稻香吴韵、惠山江南桃花源等11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每个片区2357个不等的行政村(涉农社区)组成,规划一条主轴(美丽乡村风光带)+多条支线(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主轴+支线将各个村庄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串珠成链、以点带片的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正在推进8个储备片区建设。三是激活村庄功能分布一盘棋。11个片区内重点培育建设18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结合村庄人口变化趋势、现代农业发展以及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布局乡村产业发展区、村民生活居住区、生态保护区等。依据村庄发展定位,统筹安排农民住房、配套设施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等;遵循定位、定性、定边界的原则,在空间上确定土地、基础设施的使用用途和边界,为村庄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

(三)强化协同共建力,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成效。对照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十有(村庄有规划、住房有改善、设施有配套、环境有提升、风貌有特色、产业有发展、组织有活力、治理有成效、管护有机制、要素有保障)标准,协同推进片区内180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其中57个在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其余123个在8个储备片区一是乡村产业协同发展。统筹片区内耕地资源、农业社会化服务资源和农产品销售网络,加强农事服务协作和宜兴红(茶)、阳山水蜜桃等区域公用品牌共享,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片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策划美丽乡村风光带、乡村休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苏韵乡情·醉美无锡品牌,带动片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2024年片区内休闲农业产值超50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二是乡村建设治理协同推进。农业农村、住建、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协同发力,推进美丽农居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及道路、河湖水系、数字乡村、产业配套等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环太湖、宜南山区等不同地域地貌特征,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路宅综合治理,集成推动沿线风貌、镇容村貌、农房面貌协同塑造,展现片区和谐统一、美美与共的乡村肌理。三是富民增收协同发力。发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引流、带动、服务作用,辐射带动片区相对薄弱村共同发展由镇村出资组建48个联合发展平台在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工业园区集中建设或租用车间厂房企业入驻经营收益按比例分给所在乡镇和村集体,助力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稳定增收。组织部门、企事业单位与片区内相对薄弱村开展一对一结对挂钩,将行业资源和市场资源导入相对薄弱村,增强村庄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强村富民。

(四)强化资源配置力,优化乡村全面振兴要素保障。坚持乡村振兴四个优先,促进钱、地、人等要素支持片区建设。一是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两级分别按照3000万元、1000万元的标准给予专项支持财政安排同等规模资金予以配套支持“十四五”期间,省市县级共安排2.4亿元用于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建设同时,安排1.55亿元支持8个储备片区的123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合作联盟作用,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全市中资银行实际落实用于片区建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数额超600亿元。优化营商环境,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吸引10亿元以上社会资金投入片区建设。二是盘活利用土地资源。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试点期间片区内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共入市84宗、面积238公顷,合同金额超10亿元。采取自主经营、委托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多种模式,盘活利用闲置住宅。三是培育乡村优秀人才。建立乡土人才、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等培养和管理制度,纳入全市太湖人才政策体系,片区内累计培育市级优秀乡土人才102名、市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36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41家。建立培育管理、典型引领、激励保障三项机制,培育村党组织书记。通过阶梯培育、赋能培育、载体培育三大行动,培育新农人”190名以上。

二、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根本保证。无锡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全面振兴,落实市、县(市、区)、镇(街道)、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建立市领导联系制度,大力实施“书记项目”,将党建与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富民增收深度融合。

(二)科学规划是做优功能布局的重要前提。无锡市在总体规划上,重点优化城乡格局,一体规划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村庄规划上,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不同特色,走出差异化发展路径,以“特色化”避免“同质化”。

(三)片区推进是实现共建共享的有效路径。无锡市注重以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基础节点,以点带片,由“单打独斗”变成“组团作战”。注重以片区为载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富民增收协同共建,促进片区全面、均衡发展,由“一样好”变成“整体好”。

 

(江苏省无锡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