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发展规划司 > 现代农业建设

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引领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18-04-02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公布第二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列其中,成为云南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创建以来,云南省农业厅(省委农办)、财政厅加强指导、主动服务,思茅区政府扎实落实创建方案任务,加大支持力度,全力将产业园打造成为完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新载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平台,为全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一、建好一个平台,创新产业园管理运营机制

  普洱市思茅区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思茅区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区政府牵头成立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将各级财政扶持资金、金融和社会资金(其中产业园创建国家财政资金1亿元)放入融资平台,建立资金池,重点支持园区内企业、合作社和农户联动发展。

  二、探索两种模式,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

  为推进产业园区创建工作,思茅区坚持为农、贴农、惠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让农民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形成两种较为典型的模式。一是探索农民利益联结新模式。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至产业园农户、合作社、企业,让合作社社员都持有股份,实现资产变股权、农户有股份、农民得权益。由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作为运营主体,统一组织运营,形成“融资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共同参与产业园建设,实现经营收益按股分红,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二是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强化技术集成和示范展示,鼓励科研和检测机构为园区内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转化、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的服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让农民分享科技新成果。

  三、用好三类资金,强化产业园建设投入保障

  一是用好财政的钱。重点实施生产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品牌营销、农业科技支撑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五大工程,确保财政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效益,并实现保值增值。二是用好金融的钱。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做好“调整”和“撬动”两篇大文章,通过融资平台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丰富完善金融服务“毛细血管”。三是用好社会的钱。通过产业园投资开发公司吸纳在茶叶加工、流通、仓储、旅游、特色小镇等方面的社会资金,采取合作、合资等形式,做大资金池。

  四、聚焦四个关键,突出重点抓创建任务落实

  一是聚焦生产能力提升。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配置,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全面分析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基础,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生产能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健康和个性化产品生产,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二是聚焦茶叶加工能力提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丰富产品种类,不断提高茶叶加工水平、产品质量和效益,实现加工过程连续化、加工环境清洁化、茶叶产品标准化。着力提高科技含量,打造产品种类丰富、产品质量优质,既有创新、又有传承的茶叶加工中心。三是聚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依托本地普洱茶科研单位、院士专家工作站和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平台。针对普洱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研究、示范和推广,打造服务全国的普洱茶科技研发中心。四是聚焦品牌知名度提升。以工匠精神着力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品牌标准,组建有机联盟,注册地理标识产品,壮大企业品牌。切实完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借力传统和新型媒体宣传品牌,不断提升“有机思茅”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内涵和知名度。

  五、取得五个新进展,引领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普洱市思茅区准确把握功能定位,科学确定创建目标和任务,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产业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设模式创新取得新进展。以茶产业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一批规模化原料生产大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大集群和大品牌,推进优势科技资源集成与孵化,探索“大生产+大加工+大品牌”建设模式,实现产业间跨界融合、全链条增值。二是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取得新进展。推广股份合作制模式,建立农户、合作社、企业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融资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合体,经营收益按股分红,各主体共同参与产业园建设,实现农民可持续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机制。三是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开展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全面改善茶叶基地种植和加工生产条件,减少茶源受农残污染。建立健全茶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茶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实现茶产业全链条可追溯。四是农业多功能拓展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新产业新业态,改善茶叶庄园、茶叶景区、民族特色村寨进园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以及旅游标识、宣传标牌、夜景照明等基础配套。开展茶马古城、普洱茶文化博物馆、普洱茶收藏中心等茶主题景点建设及提升。五是集体经济壮大取得新进展。依托村集体组建专业合作社,实施“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股份合作制模式,按协议分配产业红利,实现农户分红、合作社增收、村集体壮大的三赢目标。

  (云南省农业厅供稿)